欢迎访问全国传统中医文化国学网!
“病-证”语境下创新心系病病机治法
发布时间:2024-08-07 浏览量:
近日,江苏省政府公布了《关于2022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科副主任中医师王新东团队的“现代‘病-证’语境下中医心系创新病机和治法体系的构建、科学内涵阐释与临床应用”研究成果获得2022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此项目围绕心力衰竭、高血压、心房颤动等心血管疾病的中西医学科难点,历经15年研究,取得了五大创新成果:一是创新提出冠心病“伏毒损脉”病机论和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症“阴火”病机论;二是针对房颤上游因素,立足房颤负荷的中医药优势切入点和“肝风心火相搏”病机理论,创制专利方剂“稳律平悸颗粒”;三是针对糖尿病患者的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提出“以味统方,酸苦调敛”创新治法,研制专利方剂“连梅芪物汤”;四是提出心力衰竭发作加重期的“风引水乘”创新病机理论,研制专利方剂“葶鹿益心饮”;五是针对中医药在高血压兼变证二级预防中的科学定位难点,提出“湿盛风引”“血气失调”等创新病机论,研制方剂“芩草颗粒”。

王新东团队秉承古论新识、古方新用、古术新技的守正创新思路,坚持走“源于临床难题—中医理论引领—治法方药创新—科学内涵阐释—反哺应用临床”的科研模式,不断完善治法,创新方药。

一方面,该团队关注肥胖相关性高血压与体内代谢紊乱密切相关。王新东认为,不同于降压西药致力于控制数值,中医药对代谢紊乱的纠治具有优势。从中医角度来看,肥胖人群往往属于脾虚湿盛体质,中老年患者又多肝肾不足、风阳上扰,为此,他提出“从‘数’到‘证靶’”、“湿盛风引”等创新思路和病机理论,研制的“芩草颗粒”具有健脾祛湿、平肝潜阳、息风止痉的功效,能改善机体代谢状态,“降数”“调态”“护靶”相结合,与单纯的降压西药形成互补。

另一方面,研究团队立足“治水”以改善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终末期心衰患者来说,气喘、胸闷、水肿、乏力等不适症状如影相随,体内体液潴留、心脏负担过重是心衰反复发作的原因。王新东认为解决“排水”,防止“水”再生的“治水”问题是中医药治疗心衰的核心。他提出“立足治水、调枢为基、以去为要、防生为重”的防治思路和治则,在经典名方的基础上,衍化研发出专利方剂“葶鹿益心饮”,开展了系统性研究,明确了部分药效靶点机制,显著改善了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再住院率。

据悉,江苏省科学技术奖由江苏省人民政府设立,是江苏省科技领域的最高奖项,主要奖励在技术发明、技术开发、科学技术成果推广转化等方面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科技项目,是检验科技赋能行业发展成果含金量的“试金石”。

合作伙伴

Copyright © 2024-2025 全国传统中医文化国学网 版权所有冀ICP备2024082211号-1